您好!我母親原來在我們村有承包地,后來跟我們來到城里住,有一年我們村里來了移民,我們村的書記找我母親,就把地轉(zhuǎn)給移民了?,F(xiàn)在承包土地國家都給補貼,我母親還想承包她原來的地,不過她戶口已經(jīng)遷到了縣城,這種情況還能得到她原來承包的地嗎?
律師回復(fù)
-
月幫助201720人母親的年糕在鄉(xiāng)下,人們普遍認為過了臘八就是年,便由此開始忙活。母親也要著手做年糕了。年糕,是從我記事起她每年都要親手制作的年貨之一。黍谷早已碾成米。母親取下掛在儲物間墻上的那個大竹籃,里里外外刷洗干凈,里面鋪上籠布,把事先用溫水淘好的黍米用笊籬撈進竹籃,先瀝水,水盡后再陰晾一天,這樣每粒米都因吃進水而鼓脹起來,再上碾的時候就省勁多了,做完這些事,母親就去了碾棚。要推碾的人太多,得先排號。鄉(xiāng)村過年的熱鬧首先是在忙的氣氛中體現(xiàn)的。殺雞宰鵝,磨刀霍霍向豬羊是男人的活兒;女人們的事更多,今天推碾倒磨攤煎餅,明日備柴燒火蒸饃饃,后天除塵掃灰洗床單……可要說最忙的還得是村里那盤石碾,進了臘月,那碾砣與碾軸相互摩擦吱吱呀呀夜以繼日叫個不停。碾谷子,破豆瓣,壓瓜干,磨玉米面……仿佛一年來堆攢而來不及整飭的所有粗陋都要經(jīng)這碾砣的碾壓才能變得平順熨帖。也有電磨,人們卻不舍得去花幾毛錢,反正冬日閑著也是閑著 ,省下來的不就是孩子們眼饞了一冬的一鍋爆米花或一串糖葫蘆嗎?碾棚里人不少,幾個等碾的女人湊在那兒無事閑聊。母親向她們交代一下便立刻轉(zhuǎn)身回家去。母親不可能時時等在碾棚,作為一個六個孩子的母親,一日三餐就夠忙活的,還有豬雞鴨狗也得伺候,平日都有那么多干不完的活兒,年根底下就更不用說了。于是“等碾”就成了我這個小孩子的事了。我知道母親從來沒有和人閑聊的習(xí)慣和空閑,她總是像個陀螺一樣,一刻不停地在家里家外忙碌;我也明白母親從來不會浪費時間,即使等碾的這段工夫她就能洗完所有被單,或者給我們姊妹縫制好一件過年穿的新衣服。母親勤勉要強,家里條件雖不好,但是別人有的我們也不會缺,衣服可能舊,但絕不會臟,地雖薄,汗水勤灑也得豐稔。同是年糕,因為用料不同,工序的繁簡不同,再加上母親的用心和精細,和別家相比,味道純正好吃那是必然無疑的。與別人蒸糕用大黃米不同,母親用的是粒小質(zhì)硬的紅黍米,這種谷子產(chǎn)量極低,而且晚熟,好處就是用它做出的年糕沒有黃米糕的苦澀,在那個只求飽腹的年代,莊稼的產(chǎn)量是占第一位的,盡管都知黍米香,人們也不能在肚腹與齒頰之間愚蠢到舍本逐末,所以很少人種。黍米的小家子氣還在于它只能用來蒸糕,如果做粥,那就成了關(guān)漢卿筆下的銅豌豆----永遠煮不爛 !黍米的香,包裹的太嚴實,須經(jīng)水泡浸,經(jīng)石碾研磨,經(jīng)大火浴蒸才肯對人敞開心扉。當(dāng)揭開鍋蓋的一剎那,那種濃郁米香,那種入口的糯軟黏滑……什么是甜蜜?什么是幸福?都在這兒了。張愛玲說,“媽媽們都有個通病,只要你說了那個菜好吃她就頻繁地煮那道菜,她這輩子就是拼命把你覺得好的給你,都給你……”三十年前的美食記憶不多,當(dāng)年渴望而不可得的奢侈變成了今日的三餐日常,飽腹之余總覺寡淡,是味覺失靈,還是食物失去了原來的美味口感?古人說的“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”,如果是這個原因,那不是一種福氣嗎?而年糕,母親的年糕,那種香已凝固成記憶。因為我已好多年不曾吃到母親做的年糕了!不僅僅是缺失了蒸糕的那種黍米,而是蒸糕的人老了,做不動了。看著日益衰老的母親,無端地想到了那片貧瘠干旱的山坡地,驕陽下那個躬身鋤草的辛苦背影。蒸過年糕的人都知道,不管是大黃米還是小黍米,要碾成細面都很費工夫,碾一遍,用細籮篩一遍,粗的再碾,然后再篩再碾,循環(huán)往復(fù)直到最后全部變成細面。二十斤的米變成面,沒有兩三個鐘頭是走不出碾棚的。天寒地凍的,可從碾道走下來的人,沒有一個不是汗流浹背的。瘦小的母親年年碾谷子,磨糕面,一遍又一遍,一年又一年,樂此不疲。碾好米面,母親把大棗、爬豆、紅豆放在一起煮爛,最后加入紅糖。在一個大號面盆里將米面和豆棗湯攪拌和勻,攥成窩頭形狀,然后就是大火蒸的過程了。飯棚里,熱氣彌漫中母親添柴續(xù)水忙上忙下,把軟塌塌黏糊糊散發(fā)著米香棗香豆香的年糕提溜出鍋,她的臉被火烤得泛著紅光,汗水淋漓……我們這些她的孩子,只知道在熱氣蒸騰的美味里歡暢!臘月二十三辭灶,擺在灶王前的除了果品,當(dāng)然少不了能粘住嘴的年糕 !大年三十年夜飯,母親把年糕切成片放到油鍋里炸到金黃,撒上白糖,酥脆和軟滑,米的香和糖的甜攪合在一起,在咀嚼還是下咽的矛盾糾結(jié)中,在你爭我搶的吵鬧聲中,在滿足于美食所帶來的快感和幸福中,在母親滿含期望的祝福聲中,一年年告別了我們單純又無知的童年和少年,又一個個漸漸走出了母親的視線,越來越遠,越來越模糊。我是父母最掛心的孩子,從小身嬌體弱,個子老是不見長。大年初一一大早,母親擺完供品燒上香,然后把我叫起來,我知道母親要我干什么,按照昨晚的囑咐,我走到房后抱住那棵大楊樹,母親開始在屋里喊我的小名,我就雙臂扳著樹干答應(yīng)。她問:“你在干啥?”我答:“我在長高啊!”“多高?”“和樹一樣高啊!”“咋高?”“年年高啊——”這個長高的祈求并沒有讓我的身體長到母親期望的高度。幾年后在我的拒絕聲中,她終于無可奈何地放棄了,只有囑咐我好好上學(xué)。長大的歲月里,在風(fēng)風(fēng)雨雨的世事磨難中,在沒有親情相伴人海里,掙扎,跋涉,奮進,母親的味道便成了一種無形的牽引,它既是向外的也是向內(nèi)的,既是家的方向又是世界的方向。這個時候,母親的年糕已然成為一種非食物意義的精神督促。步步高,年年高啊——母親的年糕能保存到二月二。大姐從南方回來過生日,那是母親最后一次蒸年糕,她把早已干得四分五裂的年糕餾透端給大姐,說“給你留的。二月二吃糕,冬天不害腳冷”。我不明白這是什么邏輯或者說法,但卻懂得這就是天下慈母的共性,母愛沒有邏輯。并且母親又忘了,大姐那里從來沒有冬天?! 。ㄗ髡撸簭埩嵯? 文章有改動)14.年糕是本文的敘事線索,串聯(lián)起了全文內(nèi)容。閱讀全文,說說圍繞年糕文章寫了幾方面的事?(3分)答:15. 結(jié)合上下文,談?wù)勀銓澗€句子“母親的味道便成了一種無形的牽引”的理解。(2分)答:16.作者是如何把母親的形象生動傳神地刻畫出來的? (2分)答14. 要點:全文以年糕為線索主要寫了三件事:母親做年糕;春節(jié)時,母親借“年糕”諧音“年年高”希望我長高;母親給大姐留年糕。 評分:3分;每點1分。15. 參考:這里所說的母親的味道,指的是母親在做年糕的過程中表現(xiàn)出來的母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、追求以及不懈的努力。母親做年糕的時候,選料很精細,做時非常用心,讓我感受到了母親做的年糕與別人家截然不同的味道,同時也逐漸意識到了母親對生活的態(tài)度。這些感覺,在我遠離了母親的時候仍然牢記在心,滲透進了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。 評分:3分。16.參考:作者抓住母親生活中典型的幾件事借助細節(jié)描寫來刻畫母親堅韌、勤勞、慈愛的形象。做年糕的時候,母親準備的很細心,排隊等碾磨的時候母親不像其他婦女一樣在一起閑聊天,而是擠時間去做很多其他的家務(wù),生動地刻畫出了母親的堅韌勤勞;給大姐留年糕,期盼我快點長高,則表現(xiàn)了母親對兒女的慈愛、善良。 原問題:《母親的年糕張玲霞閱讀答案》回復(fù)于 2022-08-14 17:20:46